1. 1. 井漏井涌  - 

    井漏井涌,井漏后的井涌是由钻井液漏失后液柱压力降低引起的。
  2. 2. 易漏易喷  - 

    易漏易喷
  3. 3. 流体交换速度  - 

    ΔQ 为井筒与地层间的流体交换速度,即溢
    流速度或者漏失速度。
  4. 4. 井下流体交换  - 

    井下流体交换:井筒与地层的流体交换(可能是超高压盐水进入井筒,也可能是钻井液进入地层)。
    ΔQ 为井筒与地层间的流体交换速度,即溢
    流速度或者漏失速度。
  5. 5. 以排为主,控溢止漏  - 

    以排为主,控溢止漏,适用于超高压盐水层
    压力较高、安全密度窗口较窄和地层易漏的情况,以排放盐水为主,兼顾避免钻井液漏失,有效控制溢流速度,缓慢释放地层压力。
    采用较低密度钻井液钻进超高压盐水层,井底压力为钻井液静水压力+循环摩阻+井口回压(规定不超过 5.0 MPa,一般为 0.5~3.0 MPa),要求当量循环密度(ECD)一般比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低 0.01~0.06 kg/L。
    现场施工时,控制 ph 小于 pp,严格控制排放盐水速度,逐步释放地层压力,实时监测钻井液是否漏失,要求实现不漏不溢。
  6. 6. 以压为主、止溢控漏  - 

    以压为主、止溢控漏,以压回为主,适当压
    开薄弱地层,控制漏失速度,兼顾避免因地层反吐、流体置换等问题而发生溢流。
    该方案设计采用较高
    密度钻井液钻进超高压盐水层,井底压力为钻井液静水压力+循环摩阻+井口回压(规定不超过 5.0MPa,一般为 0~0.5MPa),要求 ECD 接近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差值一般不超过 0.01~0.02 kg/L)。现场施工时,若 ph 初始值低于 pp,根据溢流情况,可较快地增加井口回压,无需释放地层压力,快速达到不溢不漏的状态,钻穿目的层。
  7. 7. 喷漏,漏喷  - 

    喷漏,漏喷:漏失降至一定液面,液柱压力下降,地层流体入井,泥浆外溢井筒满的情况下外溢。
  8. 8. 漏溢  - 

    漏溢
  9. 9. 只漏不溢  - 

    只漏不溢,只漏不涌
  10. 10. 井漏溢流,井漏井溢  - 

    井漏溢流,井漏井溢。
    如果已经发生了井漏,在压井作业完成后,
    要及时进行堵漏,防止井漏后再次诱发井溢。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4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31 条

305785 条文 -  75365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