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岩心样  - 

    描述过的岩心按采样要求采样后,要及时装箱、编号并保管好。
  2. 2. 岩心描述  - 

    岩心描述:录井地质师在确已检查岩心排放顺序、岩心编号以及各种数据正确的情况, 即可开始进行岩心描述。
    岩心的描述是正确认识岩心的过程,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地质基础工作,既要对岩心整体进行观察、概述,又要对能反映本地层的特征重点进行突出表达,既要有面又要有点,对于含油气者心的观察描述要及时进行,以免因为油气的挥发而使资料漏失。
  3. 3. 岩心初步描述  - 

    岩心初步描述:根据颜色、岩性等特征初步描述岩性,划分岩性段,并重点描述油气特征,和岩心收获率一起及时向上级汇报。对大段碳酸盐岩地层,还应及时作含油、含气试验。
  4. 4. 岩心分段原则  - 

    岩心分段原则:
    1)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 5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等有变化者要分段。
    2)在两筒岩心接触处,磨损面的上下,岩心长度不到 5cm 时也应分段。
    3)长度不足5cm的微含油以上的含油砂岩也应分段,绘图时可扩大到 5cm 绘出。
    4)特殊岩性和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层,标准层要分段。
    5)一般岩性不足 5cm 时,可作条带或薄夹层描述,不必再分段描述。
    6)同一岩性中存在冲刷面时要分段。
    岩心描述分段后,要丈量分段长度,为了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必须一次分段丈量。
  5. 5. 含气试验  - 

    含气试验:为了确定从井底取出的岩心中是否含有气体, 一般从井内取出的岩心要做含气试验。将岩心浸入清水下20mm 处并仔细观察岩心中是否有气泡溢出。若有,则应记录其部位、气泡大小、连续性、延续时间、声响程度、有无硫化氢气味等。将气体溢出的部位用彩笔进行标记,能取样时要用针管抽吸法或排水取气法取样。
  6. 6. 含油试验  - 

    含油试验:岩心从地层进入到岩心筒内后,都是浸泡在泥浆中,无论其岩心所处的油层 是亲水还是亲油,都将被泥浆侵蚀。将岩心的大部分表层石油排除,剩下的仅是其岩心轴心处未被侵蚀到的一部分。另外若该岩心所处的是轻质油层段,岩心中的轻质油到达地面后,由于压力的释放使得其很容易从岩心中挥发掉,在岩心表面也很难见到油显示。有的岩心在放置于岩心盒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见到有油在岩心表面出现,因而对于岩心的含油情况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来确定。
  7. 7. 滴水试验  - 

    滴水试验:用滴管将一滴水滴在被检查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观察水滴在岩心表面的形状及其水滴渗入到岩心中的程度可分为四级。滴一滴水在含油岩心的平整的新鲜面上,以一分钟内的变化为标准分为:
    渗:滴水即渗,不成水滴状, 反映含油水层;
    缓渗:水滴呈凸镜状,浸润角小于 60度,反映油水层;
    半球状-不渗:浸润角为 60-90度,表明含水油层;
    球状-不渗,浸润角大于 90度,表明油层。
  8. 8. 直照法  - 

    直照法:将岩心和岩屑在荧光灯下直接照射,观察其在荧光灯下的发光颜色, 即可判断岩心中油气情况。
    在荧光灯下呈现淡青、黄色为油; 呈现黄、 褐黄色(橙色)为焦油;呈现淡青、黄褐、棕色为沥青;淡黄、棕色为地沥青。
    该方法是在综合录井现场快速发现所钻井段地层中油气显示的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特点。
  9. 9. 系列对比法  - 

    系列对比法:将研碎的岩样置于干净的试管内,然后加入氯仿试剂,并将试管口封闭摇匀后浸泡8~12h,在荧光灯下与标准系列进行对比, 通过其荧光级别得到岩心中所含油气的级别。
  10. 10. 其他鉴别方法  - 

    其他的鉴别方法:如点滴法、毛细分析法等,对岩心中所含油气性质进行一系列的鉴定。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1 条

305785 条文 -  75365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