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后效  - 

    后效,就是钻井过程中,由于停泵导致地层侵入井筒内的气体上移减慢产生聚集的现象。
    钻遇油气层后,每次下钻到底,总要循环出一些油气来(如油花或气泡),这就叫油气后效。
    停泵后,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地层中油气不断浸入井筒,当开泵后,被油气浸入过的钻井液循环到地面时,会出现类似油气层的特征,但来去均很迅速。
  2. 12. 钻井液性能后效影响  - 

    钻井液性能对后效的影响:钻井液的密度越大,井筒液柱压力越大;钻井液的粘度及切力越大,其携砂能力越强,但不利于油气进入井筒。高密度、高粘度、高切力会明显减弱后效强度。
  3. 13. 油气后效  - 

    油气后效,钻开含油气地层后,由于某种原因钻井施工需要停止一段时间(通常是在一次起下钻过程中),井筒内的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在这一段时间内,地层中油气不断侵入井筒。重新开泵循环,被油气污染的钻井液循环到地面时,气测录井显示会出现类似油气层的特征,这一显示即后效。
  4. 14. 储集层物性后效影响  - 

    储集层物性后效影响:储集层物性越好,越有利于油气进入井筒,当储集层压力大于液柱压力时,后续接替能力就越强,后效显示更明显。在相同压差及含油气丰度条件时,裂缝型储集层的后效显示比孔隙型更为强烈。
  5. 15. 油气丰度后效影响  - 

    油气丰度对后效的影响:在溶解作用下,储集层含油气丰度越高,后效显示越明显,但主要影响的是后效气量的高低,而对上窜速度影响较弱。
  6. 16. 后效气侵段  - 

    后效气侵段
  7. 17. 起下钻气  - 

    在起下钻过程中,长时间停止井内泥浆循环,地层气大量进入井内泥浆中,当开泵循环泥浆时,相应在全烃和色谱仪上会有气高峰显示,这个气即为起下钻气trip gas。
  8. 18. 循环气  - 

    钻井液再循环气体。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2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8 条

305785 条文 -  75365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