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重浆帽顶替位置 -
重浆帽顶替位置
-
12.
打重浆帽钻头位置 -
打重浆帽钻头位置
-
13.
重浆帽注入井段 -
https://www.doc88.com/p-78261843146117.html
重浆帽注入井段。
对于全井同一尺寸套管,重浆帽注入井段设计在中上部,既可减小后期常规起钻的抽吸压力,也可减少控压起钻井段,适当提升起钻速度。
-
14.
重浆帽高度 -
https://www.doc88.com/p-78261843146117.html
重浆帽高度:重浆帽尽量在上层技术套管内,以免在替出高密度钻井液过程中憋漏裸眼井段的薄弱地层。
h=P/(ρ重浆-ρ井浆)/0.00981
H=(ρ△P+ρe+ρsw)h/(ρw-ρm)
设计的重浆帽产生的附加当量密度(ρ△P+ρe+ρsw)高于储层压力当量0.05-0.07g/cm3。
-
15.
泥浆帽高度 -
泥浆帽高度
-
16.
重浆帽长度 -
重浆帽长度
-
17.
控压重浆帽高度 -
https://wenku.baidu.com/view/858f92d4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1.html
控压重浆帽高度:根据控压钻进过程的井底压力控制目标,为了维持替入重浆帽后井底压力的连续控制,重浆帽产生的附加压力等于环空循环压耗加上控压钻进时的井口回压,确定带压起钻的长度后,重浆帽高度也随之确定。
h=P/(ρ重浆-ρ井浆)/0.00981
H=(ρ△P+ρe)h/(ρw-ρm)
设计的重浆帽产生的附加当量密度(ρ△P+ρe)高于储层压力当量0.05-0.07g/cm3。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2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7 条